本文作者:dfnjsfkhak

天津天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天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dfnjsfkhak 2024-03-22 121
天津天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天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国企吗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天津天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天津天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还有人记得当年...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天津天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天津天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还有人记得当年的天津大发吗?天津一汽现在怎么样了?
  2. 如何看待工信部点名3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1年未产新能源车?

还有人记得当年的天津大发吗?天津一汽现在怎么样了?

谈到大发不得不说天津汽车制造厂,厂址在津霸公路韩家墅。五六十年代为部队生产过无坐力炮车,八十年代引进的夏利和大发车型,因韩家墅厂已拥有燕牌车系和医用车生产线,所以在杨柳青另建分厂俗称南厂,韩家墅厂称为北厂。90年代后大发生产线移至韩家墅北厂生产,后期与马来西亚合资改为天津华利汽车有限公司,南厂杨柳青厂改为天津微型汽车厂。90年代初大发产量一度达到单条生产线每日430台产量,后因相近车型进入市场如松花江、昌河等市场被逐渐挤压。2003年公司改组,北厂精干人员全部调入微型汽车厂成为了天津丰田,后被一汽吞并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年代太久有些涉及的年代可能不太准确,但基本是这个样子。

天津天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天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早些年几乎到处都是天津大发,它是天津的标志,它的承揽了重要的交通工具,做出了贡献是不可抹灭的。现在几乎看不到了,很怀念我人生中的第一辆车天津大发,看到那么多车被报废厂拆了心里不是滋味,我不能让你消失,所以只要我看到好的就收,把它恢复以前的光彩留作纪念,留给懂它的人。


轿车没有普及的年代,能坐上面包车已经是奢侈了!记得,那个时候在路上跑的最多的面包车就是天津黄大发,由于数量特别多,人们都叫它“黄虫”。

那时大发车型主要是做出租车使用资料显示,1984年到1999年间的总共生产了30万辆大发车,其中九成变身成了出租车。那为什么大发会受出租车行业青睐呢?首先是因为,大发车物美价廉,出厂价只有2.8万元。另外,大发车是厢式货车,既能拉人更能拉货,经济适用。还有最重要一点,那就是车子耗油低,体积小,开着不太贵,停着占地小,用来做出租车再合适不过了。

天津天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天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0块钱10公里,这个价格在当时不算太贵,有个急事,赶个时间,“打个的”老百姓完全承受得起。如果刮风下雨,招手拦一辆“黄大发”,司机师傅会帮你把自行车搬进车厢里,自行车带人都能稍走。一帮一伙的坐车也没问题,副驾驶可以坐一个,后边的车厢里有两排坐椅,坐个五

六个不成问题。运小件的货物也非常方便,彩电冰箱都可以啊!功能实在太强大了,价格又好,所以就连北京河北山西等地的人也慕名而来。有资料显示,1992年时,北京已有3万辆大发出租车,可见大发有多“火”了。其实,大发车也有缺点,那就是冬凉夏暖——冬天时四处漏风车里车外温度相差不了多少,夏天时车厢又变成“闷罐儿”,专业捂痱子。

后来,老百姓的要求高了,大发打的少了,都改打舒适性较高的夏利车了。因为安全性和排放问题,1999年底黄大发被强制报废。2002年,黄大发正式停产,光荣“退役”。

天津天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天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面一个问题中的天津一汽说的应该是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吧。2002年6月14日,一汽集团与天汽集团重组,一汽集团受让原由天汽集团持有的公司50.98%的股份。然而重组之后,公司并没有拿出什么像样的拳头产品,于是辉煌不再,2015年到2017年这三年间,年年变卖资产。今年7月,一汽夏利又发布公告称要以1元的价格抛售其子公司一汽华利。评估显示一汽华利有10亿以上的巨额负债。其实,售价只是个幌子,让购买者还债才是重点,购买方要保证偿还“华利汽车不低于8亿元的欠款”。有消息称,股权的转让的价格不含华利汽车的土地、房产。意图很明显了,一汽夏利卖的不是企业,而是造车资质

如何看待工信部点名3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1年未产新能源车?

新能源汽车的高红利期是这些企业最后的救命稻草,然而补贴一旦开始退坡、监察骗补的力度加大,这些企业注定不能持续生产。

以天津美亚、长安合资、安徽奇瑞等、广汽本田等企业为例,其产品成本控制的能力几乎没有。全国十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以宁德时代为首价格基本控制在同一水平,行业垄断导致动力电池的成本高昂一般企业是难以承受的。

其次永磁同步电机最大供应商比亚迪也是一家独大,而且作为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却以整车平台供应为主,动力电池是附带销售,而点名的这些企业多数是不够资格有战略合作关系的。

在加上研发团队的缺失,电控也要依靠第三方公司提供,三电的成本非常之高。而这些企业的知名度大多比较低,没有核心技术产品品质也没有保障,依靠采购生产整车成本注定很高,但是这种品牌这种级别的车型定价过高注定没有市场,定价过低入不敷出,只能放弃生产,其实这已经是在等待大限的到来。

所以近期新能源汽车企业会有一个倒闭潮,这是市场竞争带来的正面影响,优胜劣汰是竞争法则。这些企业的消失能让市场更加平衡,垂死的企业不再有恶性竞争的能力,研发型企业可以专注研发,对于技术提升反而是催化剂。

本轮被点名的企业因为没有投产能力将会被取消生产资质,能够有条件重申审核的应该没有几家了。这些企业按照知名度排名如下:

1、广汽本田

2、长安标致雪铁龙

3、长安铃木(退出待定)

4、安徽凯翼(奇瑞、五粮液)

——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分别为50.4万辆和49.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5%和97.1%,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国内车市增长的主动力。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之下,却有30家车企进入了工信部的“黑名单”,而这份黑名单上大部分为造车新势力,这些公司已经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超过1年了。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难道造车新势力只是“纸老虎”,噱头有余然而没有“真材实料”?

30家车企进入“黑名单”,既是警钟也是鞭策

进入“黑名单”的车企数目多达30家,其实是一个警钟。

新能源的大热,以及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新能源汽车成本资本入局的风口,从而众多造车新势力粉墨登场。这些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大力发展的初期,都拿到了新能源生产资质,但是却“雷声大雨点小”,把新能源概念炒作得火热,但是却迟迟不见产品。

其实此次工信部的“通知”下发既是警钟也是鞭策,督促这些造车新势力早日上轨,加快产品研发和生产,不要再消极对待。同时适时的资质清理也是为后续更有实力发展新能源的车企腾出空间,促进这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造车新势力面临困局,缺少资金产能不足

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吧。一是为了拿到国家补助申请了再说。二是没有新能源车的开发研究实力。三是研发走到了瓶胫。无法继续了。四是实际生产成本使用成本远远高于汽柴油车等。总之多种原因叠加。导致30家车企1年未产新能源车。

这个很正常,是社会整个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不但是相关新能源汽车企业骗取国家的补贴严重,在科学学术研究领域,大家都熟悉的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事件,最后的调查结果不也是不了了之了吗?国家因此投入的2亿多补贴压根就再没提。

我知道肯定又有人抱怨民族的劣根性,但其实,精日分子所崇拜的日本本土照样也有人喜欢造假,只不过国外造假所导致的成本更高,能够让你倾家荡产而已。所以,我们这边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大家都喜欢骗补贴,这一切都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所致。所谓的漏网之鱼,是指网织的不够密,或者是有漏洞,所以鱼能钻空子,你把网织密了,张紧了,不就全部一网打尽了吗?

新能源汽车也是这样,进入的门槛低,没什么特别的技术含量,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制造的电动汽车,跟街头那些山寨小厂出的老年人电动助力车,没什么两样,区别就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出的外观更大些,电池容量也更大点而已。

世面上的电动汽车对续航里程几乎都有所夸大,天冷散热负担重,天热开空调又严重影响续航里程,甚至前几天大家也有听说过,有小两口为了能保持电池的电量可以回家,高温下一路不敢开空调的事例,在车内扇扇子……

国内的相关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除了会堆砌电池做动力,技术含量较高点的比如氢燃料电池等,根本就无人研究。甚至很多企业,如同开头所说,就是纯粹骗国家补贴的,只要补贴到手!还出电动汽车干嘛?出了也早被老百姓看破手脚,卖也卖不出去。还不如干脆不出。

所以说,国家想借新能源或者纯电动汽车的早布局,从而实现在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总体的战略方针和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具体实施方面,因为相关的规则不够完善,给了很多不法分子可趁之机。没有办法,毕竟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有一步一步来,随着制度越来越完善,会逐渐的把各企业想纯粹骗补贴的想法,彻底的掐灭在摇篮之中。

比如,据说下一步的措施就是:未来行驶里程少于350公里的纯电动或者新能源汽车,其生产企业将不再享受任何相关的政府补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天津天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天津天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kglkp.com/post/16788.html发布于 2024-03-22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