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对比视频-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对比视频讲解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对比视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对比视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无人驾驶和新能源电动汽车,谁才是大方向?哪个更能代表汽车发展方向?
-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发生碰撞,电池会爆炸吗?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 互联网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行业谁将成为该行业中的霸主?
- 油电混合汽车到底靠不靠谱?不用充电桩的新能源汽车哪款推荐买?
无人驾驶和新能源电动汽车,谁才是大方向?哪个更能代表汽车发展方向?
肯定是新能源汽车了,新能源汽车的目的很明确,保护环境。能把新能源汽车纳入"十二五"规划中就可以想到,这事情已经在国家规划中了,而"十三五"规划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国务院更是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此外,规划还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做出了具体要求,首先,在销量上,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还有各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补贴什么的。跟着国家走才是发展方向。
而无人驾驶技术也是不可忽视的,无人驾驶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安全驾驶。这也是拉动无人驾驶车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
要问谁才是大方向,问的有点奇怪啊,无人驾驶和新能源不矛盾啊。没有谁规定新能源车不能有无人驾驶系统,也没有人规定无人驾驶汽车只能使用燃油发动机。未来肯定是无人驾驶和新能源同时体现的。
既然不在一个层面上,那也没有谁说更能代表汽车发展方向。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就只能比较哪个技术更容易普及。目前来说,道路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只有带有无人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现在的特斯拉电动车已经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国产比亚迪系列的电动车也有了不少突破,城市里的充电桩也变得多了起来,丰田公司的氢氧燃料汽车规模也十分庞大。
反观无人驾驶,还是处于萌芽阶段,虽然百度的阿波罗计划浩浩荡荡,谷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也即将在2018年投入商用。但是这些突破相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还是太慢了一些。
所以,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都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车普及会比无人驾驶汽车更加快。
首先声明,一下言论仅代表个人片面见解!
首先我要说无人驾驶,无人驾驶可能成为汽车发展的方向,但近期的科技水平还远远无法实现!现在所能实现的至多只能是辅助驾驶,主动安全防御之类。因为以现在我们所能实现的软件和硬件,都无法让车载ai足以判断分析复杂的路况,车况以及各种因素等,在合理的时间内做出安全并且高效的选择。
那么新能源方面呢?其实铅酸电瓶车和锂电车在我看来,不但不清洁环保,反而效率低,污染大,而且存在非常多的弊端!
油电混动虽然更好的适应了城市拥堵路况,但也依旧不是完美的。目前超级电容电池技术也依旧不够成熟。反而是很多年前就在德国使用的燃电技术却禁受起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了现在最清洁高效环保的汽车首选能源,随着日本对燃电的普及,燃电车也终于出现在了国人的视野之中。虽然晚了很多年,虽然国人依旧对燃电抱有这各种不信任,怀疑甚至恐惧。但是燃电技术比铅酸电瓶以及锂电池车的各种技术优势,性能优势,安全优势,适应性优势,环保优势,效能优势,经济系优势,可靠性优势,耐用度优势等等众多优势,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充分的展现!最终随着基础建设的完善和国人认知以及意识的提升,逐渐被受众所接受,认可,直到青睐!
这两者不冲突,可以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无人驾驶是驾驶方面的技术,
新能源汽车,指的是动力方面的车系,
所以拿无人驾驶汽车跟新能源汽车比论是很不科学的。
目前世界上无人驾驶汽车应用较多的是美国特斯拉汽车,有辅助自动驾驶,半自动驾驶,以及全自动驾驶。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巨头百度在大力研发该技术,在谋求未来移动出行的大蛋糕。
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首先是动力方面,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目前主要是电能,氢能还不能大规模量产,还在实验室阶段。自动驾驶需要电动,新能源汽车很好的能够满足自动驾驶汽车的能量驱动来源。
其次是新能源汽车目前的三电越来越发达,目前的汽车需要重新定义,它现在不仅仅是出行工具,它现在还有着移动互联网属性。
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场景,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挡风玻璃转换成了大屏幕,可以玩游戏,可以看电影,可以视频通话,给未来出行的人们提供体验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发生碰撞,电池会爆炸吗?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关于新能源汽车碰撞后是否会爆炸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是从概率上分析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爆炸的。
大家看到过很多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但据我所知国内还从未发生一起新能源汽车碰撞后导致人员死亡的事件,虽然说电池在受到冲压、碰撞、变形后会存在短路自燃的风险,但是电池包的抗击打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并且国家对动力电池还有相应的国标,下面看看威马汽车的电池包测试。
1、高空跌落
把威马汽车电池包直接从 3米的高度跌落到水泥地面上。据说3米大概是一层楼的高度,很多立体车库也差不多这么高,跌落后的电池包,外壳出现了轻微的凹陷,但是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异常情况。
既然从3米的高低跌落的电池包没有问题,那好奇实验室就把高度翻倍——提升到了6米。6米的高度大概是两层楼的高度,也是一般高架桥的高度。令人“失望”的是,摔下来的电池包外观仍旧正常,没有起火、没有爆炸,触摸时也没有漏电现象。
2、挤压。
把电池包抵在破碎机的率带上,然后用机械臂进行挤压,将电池包挤压到变形量超过30%的时候停止。据说挤压威马电池包的这台破碎机,平时是用来拆房子的。
挤压后的电池包一侧已经完全塌陷了,而变形最厉害的一面就是电芯所在的位置。虽然被挤得很惨,但是整个电池包也没有漏电的现象。
既然机械臂不行,那就换破碎锤的金属尖头(没错,就是拆房子的时候用的那个很粗的金属头),直接挤压电池的上壳体。挤压过后,电池包凹陷得很厉害,但是仍旧很稳定,没有起火,没有爆炸。
3、浸水。
新能源汽车的电能来源是锂电池,目前大多数车型都采用了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这种电池遭遇外力破坏后会剧烈燃烧,但是因为车上并没有油箱,没有燃油的情况下车辆也只是自燃而已,而不是爆燃也不会发生二次爆炸。
虽然不会爆炸,但是燃烧的速度非常快,
几分钟就可以把一辆车烧毁。因此新能源汽车一旦燃烧,没有任何救下来的可能。
但是新能源汽并没有事故引发爆炸的案例。原因就是锂电池没有爆炸的条件,事故中锂电池会剧烈燃烧,把整辆车烧毁为止。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特点就是容量密度高,而且容量密度还在不断刷新,只有密度上去了续航能力才能提上去。因此锂电池发展的方向就是不断的提高容量密度,那么锂电池为什么会自燃呢?我们看一下锂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锂电池结构与电解电容高度相似: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中间的隔膜以及电解液、绝缘片构成。正极材料与负极材料紧紧的卷在一起,就像电容一样一层层的缠绕在一起,层与层之间由隔膜绝缘,外壳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电解液外漏,电池芯整体泡在电解液中。我们再看一下锂电池工作原理:
充电时
锂离子从正极脱出,通过电解液进入到负极板中,此时负极材料富锂,正极材料脱锂,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负极,以确保电荷的平衡。 放电时正好相反,锂离子从负极逸出,经电解液进入到正极内,正极富锂。当电池有异物刺破后,例如针刺。这时候就相当于在电池内部直接把正负极短路,锂电池短路电流非常大,因此会从电池内部开始剧烈的燃烧:
电池刺破
后剧烈燃烧是锂电池固有的缺点,目前比亚迪的铁锂电池做的比较好。
其他的诸如三元锂电池只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例如提升外壳硬度、为电池做一个坚硬的外壳避免电池被异物刺破,降低爆燃的几率。或者想办法把电池装到不容易碰到地方,但是电池组体积非常大 、只能把电池放在底盘上,仍然有被异物刺破、挤压破裂的风险,这也是大多数新能源汽车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即使是特斯拉也没有解决的办法。
其实传统燃油车爆炸的几率也是非常低的,虽然汽油是易燃易爆
的危险品,但是现实中很难看到汽车因为事故而爆炸的例子。
上图中这种爆炸往往是电影里为了烘托气氛而刻意制造出来的爆炸。汽车想要爆炸也很难的,油箱破裂时往往伴随着剧烈燃烧、汽油消耗完毕后也就结束了。
互联网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行业谁将成为该行业中的霸主?
无剑胜有剑!出行平台才是汽车行业的霸主!
国际出行平台:UBER系,滴滴系,摩拜等
国内平台:滴滴,摩拜,哈罗
AI新能源汽车以后大体分两种:个性化汽车和共享汽车。
全世界上百家汽车生产商都在研发AI新能源汽车,
猜测国内以下几家存活率比较大:
1.蔚来,因为他有易车(销售平台,走个性化汽车),有摩拜(出行平台,走共享汽车)
4.比亚迪,出行产业主要以中型出行平台为主。中大巴,云轨。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智能新能源新车企崛起,旧车企也会陆续推出互联网新能源汽车,这个是一个汽车发展的趋势,往更清洁、更智能、更安全的方向发展。而哪个车企会成为霸主,这个就不好说了,毕竟内燃机汽车诞生了那么久,也没有哪个车企将市场垄断,各个车企的激烈竞争也将产品质量推向更高的高度。至于车企动态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所以我们就跟车型以及市场来分析一下,想买新能源车的各位小伙伴也可以以此参考。排名不分先后。
现在在售的车型有轿车MODEL S、MODEL 3;SUV车型MODEL X;跑车车型Roadster。其中MODEL S和MODEL X售价在70~100万人民币左右,对标的是奔驰CLS级别轿车以及保时捷卡宴级别SUV。而较为便宜一些的MODEL 3起售价在35000美金,折合人民币在25w左右起,算是相当符合国内大众消费水平的价格。特斯拉所有车型都是纯电动驱动,续航历程可按配置从200km~500km不等,支持特斯拉超级充电半小时可充80%电量。除此之外还加入了app遥控开关、自动驾驶、紧急自停,行程规划等智能功能。
比亚迪近年来在系能源领域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王朝系列中秦、唐、宋、大多为插电混动驱动,E系列为纯电动驱动,同样覆盖了轿车和SUV车型。想要尝试新能源车的小伙伴,比亚迪算是一个入门尝试的好选择,混动车型纯电驱动可达50~100km,在充电不便的情况下还可以有内燃机驱动,加油即可。王朝系列车型在定价5w~30w,混动车型定价一般在20w左右起(未算补贴),价格相当亲民。至于智能功能还没有搭载,仅仅在驱动燃料上跨进了系能源领域。
这两家新车企的车都已经量产落地了,但还没正式投放市场,这两家车企有很多的共同点,所以就放在一起说。第一款车都选择了纯电动的SUV车型,同样定位互联网汽车,搭载了不同程度驾驶辅助功能,都有App遥控。小鹏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比较多,搭载了接驾召唤、自动停车功能,而蔚来汽车则是装载了智能助手,人车交互上有更好的体验。两款汽车对标车辆均为中高端SUV,具体定价未定,同样作为国产的厂商,相比于特斯拉,或许更加适合国人的驾驶习惯。
宝马的新能源车i8以及i3都已经投入到市场了。i8定位是跑车车型,定价在200w左右,价格十分超跑,采用混合动力。i3定位在日常用车,采用纯电力驱动,续航历程可以达到200km,对开门设计,后排有足够的乘坐空空间,中短途家用足够应对,定价在30w起。
油电混合汽车到底靠不靠谱?不用充电桩的新能源汽车哪款推荐买?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还有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是什么。
混合动力汽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从其定义来看,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统单独或多个驱动系统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分、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多种形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一般分为常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其最终的目的是要节能减排,实现0排放。目前国家积极推行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由此可见常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不在国家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范围内。因此也不享有国家补贴,在限牌城市也没有绿牌。
那为什么它不在国家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的范围内呢?是因为常规混合动力汽车,从本质上来看还是燃油车,电机的引入只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油耗,提高燃油经济性,没有办法实现0排放。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够纯电行驶,能够实现0排放,市内行驶纯电,长途行驶用油,有里程忧虑。因此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符合国家新能源发展的战略,享有国家补贴。在限牌城市,给发放绿色牌照。我觉得现在的技术发展重点应该是,积极地降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混动状态下的油耗。
目前从技术角度来讲常规混合动力车型,日本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因为日本很早就积极地在开发相关的技术,并有相关的专利保护。其他国家如果再去发展常规混合动力车型的话,一般都绕不开日本的技术。另一方面它不符合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不享有国家补贴,也不会发放绿色牌照,所以国内的车企一般不会在这方面去做研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对比视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对比视频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kglkp.com/post/39937.html发布于 2024-10-22